查看原文
其他

维摩诘经16 : 不调伏心是凡夫,有一个心可以调伏的是二乘声闻

慧律法师 青袍笔记 2022-11-03

短视频目录(2019.11.03)

近期的目录链接(2019.11.05)

慧律法师楞严经目录(全)

慧律法师《唯识简介》全

慧律法师楞伽经(全)

慧律法师华严经一至四目录

净界法师法华经讲记1-70

净界法师楞严经要义(全 )

净界法师唯识学概要(全)


维摩诘所说经 16 

维摩诘所说经要解16
慧律法师主讲

身体的病苦已经很痛苦了,那么又加上..,有的人病苦,躺着时就开始流眼泪,埋怨,埋怨子孙不孝,埋怨他一辈子对人那么好,上苍却没保佑,开始流眼泪,想得流眼泪。没有智慧,出世间的智慧也有深跟浅。无常当然就是空,当然就是无我,你若能观无常、苦、空、无我,这才是智慧。

【虽身有疾.常在生死饶益一切】饶益一切就是宽恕一切众生来度众生,【而不厌疲.】而不厌倦,【是名方便。】因为六道轮回生死是可厌离,但是,你是奉行菩萨道的人,能够不厌离,以众生的生死,处于生死而不随着生死,就是饶益众生,饶益就是怜愍的意思,怜愍一切众生,众生是生老病死六道轮回,没有智慧。而不厌倦,是名方便。

【又复观身.】观照色身,【身不离病.病不离身.因为离开色身就没有病,所以,不能相离,色身跟病是同一相,所以是不相离,所以,观身身不离病,病不能离开身。

【是病是身.】病就是我们的色身,我们的色身生病,实实在在以事相来讲就是这样,【非新非故.】故就是不是新有的病,也不是旧有的病,

【是名为慧。】为什么?这是因为四大妄想,我们从妄想产生业而来,业不断,你的病就不断。为什么说非新非故?因为当体就是空性。虽然色身有病是妄想所产生的执着,但是,我们若悟到妄想本性是空、色身是空,不可以说病是新的,也不可以说病是旧的,是名叫做智慧。

【设身有疾.而不永灭.】就是不取灭相,虽然身有病,但是,我不会因为身体的病而把它灭掉这个色身,就是断灭的观念,灭;灭相;病;身体的病相,不须要灭它。所以说,设身有疾,而不永灭,也不会灭掉可恶病体的色身,【是名方便。】

【文殊师利。有疾菩萨.应如是调伏其心。不住其中。亦复不住不调伏心。】

不要执着内在,不要执着,因为大乘修行是无言说,一切无相才叫做调伏。现在是在讲不住中,不住不调伏心。就是两种都不住,不执着。

【所以者何。若住不调伏心。是愚人法。】愚人法就是凡夫,你内心不调伏,你当然就是凡夫,你不调伏变成凡夫,众生就是不调伏,心如野马,失去缰绳,到处乱逛,到处像疯狗咬人、伤人,整天都在追求五欲六尘,像无头苍蝇,撞得头破血流,为了那一点点的名、利,不调伏我们的心就是凡夫,这就是凡夫。

为什么?现在的孩子,我们..,政府若不把宗教,从小时候就接触,安排在课程里,动乱会愈来愈大,因为,这是根本的治国之本在道德跟良心,所以,我常常说;用政府来压制人民,控制人民是愚痴的,愚痴的方法,最笨的方法,用人民来管理自己,用自己的良心来管理自己,用因果来管理自己,政府绝对不用烦恼。就像我教导这些法师一样,你们自己管理自己,时时起观照,我们不曾有事,你们自己知道因果,自行负责,不用师父每天告诉你,三、四十个人,没发生什么事情,你们有什么事?没事。都没事,就是这样子,所以说,现在的男孩子,跟我们当时不一样,我们以前不曾听过KTV、MTV,我读到大学,从来就没去过舞厅、歌厅、咖啡厅,不良的任何场所,也没有钱,可说是没有钱,现在国中生,开始在写情书了,高中生就胡乱搞了,读大学就同居,真的(日语),现在真的很糟糕!现在的高中、大学,跟我们以前不一样,民国六十几年时,还没有这样,我从小,还没有听过绑票这个名词,现在不同了,自从李师科大盗出现,报纸登的,有一个地方,雕刻一个李师科,你知道吗?我是看民众日报,雕刻一个李师科跟廖添丁义贼排一起,媲美于以前的廖添丁,因为他不满国民党,所以,就雕刻一个,雕刻出一个李师科,雕出李师科。

所以,现在的人心,人心若不好好调伏,很糟糕!那天,前镇派出所的所长来我这里,所长来我这里,他说:自从我到前镇区做所长,很奇怪!前镇区不曾发生什么大案件,完全不曾,法师!您在前镇区有差别。我是不敢居功,我在这里讲经说法劝化民心,他很高兴,所以,那天我到前镇分局讲经,讲完之后,他又播给一百多位警察看,刚好有二、三百位,属于前镇分局的警察看,大家都看得很欢喜,要送他们录音带十万,到现在还不来拿,可能不敢开口,我看须整理好载到总局度那些警察,巡逻车里面都放慧律法师录音带,警察也要调伏,也要度化。所以,一些老师,一些国中的校长,一直打电话来请法师去讲经,现在的孩子非常之难教,希望借着宗教,这样对!我说:这样对!

所以,现在开始在重视宗教了,但是,没有用,为政者不愿意,都来作秀,作秀,唉!来拜访。什么部长,拜访南部佛教界领袖慧律法师,电视播出来,几秒钟,不曾再来,这跟作秀没什么两样,又不是..,我们重视宗教把它列为课程,这才是根本治疗,来拜访慧律法师做什么?他说要来拜访我,我又不敢不开门,我还不敢叫他不要来,还得写一块;You are welcome。还得这样迎接,没办法!所以,不能落实到真正的国民教育里面。所以,不调心是愚人法,凡夫

【若住调伏心。是声闻法。】所以,有一个心可以调伏是声闻

【是故菩萨不当住于调伏不调伏心。】调伏就是二乘,不调伏变成凡夫

【离此二法.是菩萨行。】不当住就是不可执着,就是说我在调伏也不要执着我在调伏,不要有这样的想法。

【在于生死不为污行.】在于生死,但不为污行,就是在生死的烦恼当中,(烦恼)不会染污他。

【住于涅磐不永灭度.是菩萨行。】若是要住在涅磐,不可以永远灭度,因为还要度众生,不永灭度就是不住于涅磐的意思,不要安住在涅磐,要出来度众生。

【非凡夫行.】做到这样就是非凡夫,【非圣贤行.】要注意听!非圣贤行【是菩萨行。】非,这里一定会弄错,非要当作不执着,不取圣贤行是菩萨行,就是不取证于圣贤,说我是圣、我是贤,就是非圣贤行是菩萨行,不执着,不取证于我是圣、我是贤,这是菩萨行。这句话很多人看错。

【非垢行.】垢就是烦恼。【非净行.】执着于净也不行,【是菩萨行。】【虽过魔行.】就是超越他,【而现降伏众魔.】而能降伏众魔,【是菩萨行。】不可得而有,不可得而无,不可以说它有,也不可以说它没有,这是大乘修行法,为什么?你说它有,它是无相、无名字,说它没有,一切万德又都具足,万德具足。所以不可以说它没有,虽「没有」但是又「有」,所以,无相、无名字,虽然「有」但又「没有」,说「有」不违背「没有」,说「没有」又不违背「有」,这就是大乘行。

【求一切智.无非时求.是菩萨行。】虽然求一切智慧,无非时求,无非时就是因缘不具足,不求是菩萨行,无非时就是没有恰到好处,还不是功德圆满,不到究竟,不是时候,所以说,虽求一切智,无非时求,还不到时候,他还不求一切智。

【虽观诸法不生.而不入正位.是菩萨行。】因为观无生是取证法,不入正位就是不取证,这意思是说虽然观一切诸法不生不灭,但是不入正位,是菩萨行。不入不取,不执着正位,也叫做倒驾慈航,以我们现在所讲的,叫做倒驾慈航。

【虽观十二缘起.而入诸邪见.是菩萨行。】观十二因缘,缘生缘灭,当下是空,断诸邪见,反而能够跟邪见和光同尘,但是不污染而入诸邪见,意思是说虽然观十二因缘,无生当下就是空性,但是,他能入种种外道邪见中度众生,是菩萨行。

【虽摄一切众生.而不爱着.是菩萨行。】比如说,我度多少众生,我有多行,我多么了不起,变成执着。

【虽乐远离.而不依身心尽.是菩萨行。】虽乐远离就是说无分别心叫做远离,这个远离不是跑到深山,我们所谓的无分别心就是可以远离,意思就是当处就是寂灭相的意思,而不依就是说而不取空相令身心尽,当下就是空,而不要依着身心去取空相。

这句话很不容易了解,文字颠倒修饰,再解释一遍:

虽乐远离,而不依身心尽,就是说虽然我很欢喜,当下无烦恼,空性的寂灭法,但是空性无分别心的寂灭法是远离,(这个远离,不是事相上的远离,就是无生的意思,没有分别心叫做远离,)你若当下没有分别心,你就是真正远离一切境界,你不用躲到深山林中,你即使是在都巿,行住坐卧全都是道。所以说,虽然欢喜涅磐的不生不灭、无分别心的实相法、这个远离法;但是不依而不取空相,而令身心尽,就是说而不借着身心去取证它;而不依身心尽,而不依着身或依着心去除掉它,去取证空相的事相,空相的理体。

意思就是说虽然他很欢喜,但是,也不会因为这个身心的取证,而去除掉或是去证悟,就是不执着于身心的意思,不执着于身,我的身体、我的心,修到涅磐法,身心尽,这个尽应该解释作而不依靠身心,而悟到空性,要这样解说,因为尽就是可以取证到某种境界,意思就是说我不依照身心而取证到某种境界,虽然我很欢喜涅磐的境界,但是,不借着身心说我有取证这个境界,也就是不执着的意思,是菩萨行。

【虽行三界.而不坏法性.是菩萨行。】三界当下就是法性,有何所坏?虽然行于三界,而不坏法性,当处就是。

【虽行于空.】因为空能破除执着,虽行于空,为什么行于空?因为空是破除执着最佳的办法,【而植众德本.】而拥有一切的德,勤修于众德本,虽然你有空性,但是还是很精进,一切法都空,但是,不是消极,还是很积极地去修德行,意思是说虽然我们内心拥有无量空性的智慧,但是,不离事相,我们一样慈悲喜舍地去修一切德,【是菩萨行。】

【虽行无相.而度众生.是菩萨行。】无相但也是还度众生。

【虽行无作.而现受身.是菩萨行。】行无作但是不造生死,虽然无作,无所求,但是,受身是菩萨,现生死,六道轮回的色身来度众生。

【虽行无起.】什么叫做无起?灭诸生灭相叫做无起,虽然行,就是悟到一切生灭相,当下就是无生,无起就是无生,虽然造作就是虽然修行于一切无生法,就是无起,但是又起,【而起一切善行.是菩萨行。】才不会一切不生不灭,我就坐在这里,躺着睡就好都不要动,不是这样,一样要行一切善事,师父也知道一切都是空相,一切法是空性,但是,不可以自己知道就自行在那里什么都不做,一样要讲经,一样要说法,一样要度众生,无众生可度,说法者无法可说,听法者无法可闻,当下自如如,虽虚妄世间,但还是要做虚妄的佛事,一样的道理。

【虽行六波罗蜜.而遍知众生心心数法.】心数就是心所法,【是菩萨行。】六度是自行法,自行既然具足,能够度化众生,度化众生才能了解众生心,现在虽然是自行,能了解彼此,六度就慢慢具足,所以,你若虽行六度波罗蜜,慢慢就能了解众生一切心以及心所有法,也就是百法里所讲的,五十一个心所有法,是菩萨行,为什么?因为菩萨是观一切法无相,因为无相是无碍,所以,他能够治众生心。

【虽行六通.而不尽漏.是菩萨行。】为什么不尽漏?不尽漏就是不除掉有漏法,不尽漏的意思是愿处生死度众生,不要把有漏法全部除掉,也就是跟一切众生一样有漏,意思就是为了度众生,虽然行六通,但是,而不尽漏,就是说愿意处在生死有漏的众生,跟他相处在一起,而不愿意断掉一切的烦恼,继续让他受生,那叫做菩萨慈悲留惑润生,继续跟众生生死在一起,太伟大了!太伟大!至于我,我不敢,我不敢,也不够资格,菩萨行是这样,我们没办法!我是没办法!你们,我不知道,我没办法!我看到众生会害怕,我会害怕(客语)

【虽行四无量心.而不贪着生于梵世.是菩萨行。】虽然行慈悲喜舍,但是不贪着,是说做这么多的功德、福德,而不执着生于梵天,梵世就是大梵天,希望修到四禅天,四禅通名叫做梵世。

【虽行禅定解脱三昧.而不随禅生.是菩萨行。】而不随着禅生,因为禅定而生欢喜、而执着,因禅而生喜,生欢喜心变成执着,而不随禅生,虽然修禅定解脱三昧等等,但是不会因为自己有所禅定,充满着喜悦而变成一种执着,是菩萨行,意思就是什么都无相,什么都空。

【虽行四念处.不毕竟永离身受心法.是菩萨行。】而不毕竟永离身受心法,虽然行是修四念处,因为小乘是观身不净,观受是苦,观心无常,观法无我,但是,要离开一种执着,永离于身受心法,观身,身就是不净,观受,受就是苦,观心,心是无常,观法,法是无我,所以说,永离身受心法是小乘所修的,取证于身受心法里面,但是,现在虽然行四念处,而不毕竟永离,还是不离开身受心法,所以,不即不离是大乘菩萨道的精神,因为,小乘观身受心法,离而取证,他不离,他不能离开身受心法,这是一个法。

【虽行四正勤.而不舍身心精进.是菩萨行。】小乘法行四正勤就舍入无为,菩萨不可以这样子,行四正勤,但不舍身心精进,不可以舍身心的精进。

【虽行四如意足.】四如意足前面都已讲过了,【而得自在神通.是菩萨行。】

【虽行五根.而分别众生诸根利钝.是菩萨行。】信、进、念、定、慧,信根、进根、念根、定根、慧根。现在开始在讲三十七道品,四念处、四正勤、四如意足、五根这些都是。虽行五根,而分别众生诸根利钝,是菩萨行。

【虽行五力.】五根慢慢成长以后变成五力,【而乐求佛十力.是菩萨行。】
【虽行七觉分.而分别佛之智慧.是菩萨行。】
【虽行八正道.而乐行无量佛道.是菩萨行。】

因为文字很简单,这没什么好解释的,意思是说虽然跟声闻所听到的,五根、五力、七菩提分、八圣道分,但是,他所求的都是佛行,跟小乘所修的行一样,但是,他发心不同,虽行七菩提分,而分别佛的智慧,他的境界够,而分别佛之智慧就是而能够了解他,而能够了解佛的智慧,彻底的了解,虽然行八正道,而乐行无量佛道,八正道,小乘所讲的八正道,但是,他又欢喜行无量的佛道,所以,以三十七道品为根据,大乘开展无量无边的法,都不执着。

【虽行止观助道之法.】止是定,观是慧,修定、慧助道之法,【而不毕竟堕于寂灭.】堕于寂灭就变成二乘法,堕于寂灭就是说不敢出来,会怕,众生这么难度化,六道轮回这么可怕,他不来世间度众生,他不要说法,他自修,而不毕竟堕于寂灭,而不毕竟堕于寂灭,【是菩萨行。】

【虽行诸法不生不灭.而以相好庄严其身.是菩萨行。】不生不灭是理,不坏事相,庄严是事相,所以虽行无生法,而不坏事相的庄严,这句话就是这样,虽行诸法不生不灭的理体本性,但是不坏事相的庄严,而以相好庄严其身,是菩萨行。

所以,有的人说,有的在家居士,还没学佛以前,打扮得很美,化妆得很美,她学佛之后,她知道要持八关斋戒、持五戒,都不化妆,全都打扮得很朴素、很平淡,这不一定是正确,道是在心,道是在我们内心,你若今天持八关斋戒,你不化妆这是正确的,现在这世间化妆变成一种礼貌,所以说,不要太妖艳但也不要不化妆,要稍微补妆一下,稍微擦点粉,你看!虽行诸法不生不灭,以相好庄严其身,你看看!这句话是不是这意思?你若有擦胭脂,擦得很红,划眉毛,或是纹眼,或是什么,不是纹眼,是纹眉,眼线或是化妆,人家若对你念念有词,法师!您看看!

所以,这句话女众要背起来,因为,有法师会到这里念念有词,我听一位小姐说;有一个法师到我们这里骂,骂小姐化妆怎样、怎样,你背起来,你很有学问,虽行诸法不生不灭,而以相好庄严其身,是菩萨行,稳当的,为化妆找一个理由,事实上就是这样,你看看!观世音菩萨打扮得那么美,还戴饰品,没差别,我不骗你,人家是声闻,是法师,现出家身不可以化妆,这是佛的戒律,因为,我们是出家人,如果,出家人戴两个像怪头戴的,能看吗?怪头,美国影片的怪头,不能看,对不对?比丘就是比丘身,我们是菩萨比丘身,我们要持菩萨戒、又要持声闻戒,所以,我们比较不能开缘,不然,你看,我们化不化妆都很美,没差别。

说真的,我读书时,当时我还留头发时,我的相片,普门杂志这期有刊登,对不对?那是小学的相片,我不觉得很好看,读小学,头发很长,头发也常常梳,头皮屑,头皮屑很多,我为什么会理光头?这是我的体质,我从小,我的体质,头皮屑洗什么都治不好,过几天,我身上一定要带把梳子,听得懂吗?梳子,台北话是讲梳子,梳子,一梳下去,哇!像飘雪一样,非常之多,没办法!头皮屑非常之多,非常多,这是我的业,没办法!从小就是这样,所以,我到理发院剃头时,老板娘吓到,有一次,我的头发很长,剃完之后,倒下去,噢!飘雪,若电风扇再吹下去不得了,整个头都是(头皮屑),到现在还没有好,你看!我的体质上,有一点才干的人都是怪人,不一样,不一样就是不一样。

因此,说到菩萨行,我赞叹女众化妆,看时间化妆,比如说,我们的店面,你想想看!店面是站在第一线,你在那里要死不活的,眼眶黑黑像熊猫,雇两天就嘴唇发黑,站在那里,这是谁雇用的,是慧律法师雇用的,惨了!不能看!你尽量打扮得很美,法师来骂,不要理他,你要打扮得美美的,诸法不生不灭,而以相好庄严是菩萨行,那张单子写好贴在门上,以后,他若再来便告诉他,你看看这句是什么意思,是什么意思,你化妆可要打扮好,你不要买像黑人擦的那种,擦下去像鬼似的,很吓人!有一种胭脂是黑色的,黑紫色的,指甲擦下去都是黑的,不要,鲜红色的,只要庄严都没差,万法都是唯心造,你尽管化妆,佛教徒尽管化妆,要看场所、看时间倒是真的,这样就对了。

【虽现声闻辟支佛威仪.而不舍佛法.是菩萨行。】虽然现声闻、辟支佛的威仪,这是指比丘,小乘是指比丘、比丘尼,比丘,声闻、辟支佛大部分都是以比丘身,行佛的威仪而不舍佛法,是菩萨行。

【虽随诸法究竟净相.而随所应为现其身.是菩萨行。】虽然随着诸法当下就是究竟清净相,而随所应为现其身,究竟清净相是无形相,随着众生需要,他就现出什么相,而随所应为现其身,是菩萨行。

所以,有一次中午,到一贯道的素食馆吃饭,这点我很感恩一贯道,因为外出都没素食可吃,到那里吃的时候,一看就有一贯道的气息,书都是一贯道的,一贯道都很合作,他们的小姐全都不化妆,嘴唇都发白,黑,发黑,修到发黑,真的,修到发黑,来就说;法师!您吃什么?我看她们的相,很黑。我不要,若我今天开素食馆,我要将每位小姐都打扮得很美,不打扮得很美,不可以上班,我不是老鸨,你们不要误会我,我是蒜头,不是葱头,为什么?你想想看!你把每个小姐都打扮得很美,你看!每个人来吃素又能欣赏到美的一方面,真的,我认为一切法无碍,你怎么想法,我不管,但是,我是现代的法师,我希望这样子,所以,在我这里上班的小姐,每个都是打扮得很美,每一个,一切众生欢喜,但是不能引诱我们这里的法师倒是真的,这点要交代清楚,真的,叫你们打扮得很美,是要应付众生,不是应付我们这里的,要记得!不要方向应付错了,应付众生,外面那边,应付我们这里不可以。是菩萨行,所以,一切法无碍。

【虽观诸佛国土永寂如空.而现种种清净佛土.是菩萨行。】因为空本来无现,为众生而现,所以,观诸佛国土永寂如空,现种种清净佛土,是菩萨行。

【虽得佛道.转于法lun.入于涅磐.而不舍于菩萨之道.是菩萨行。】虽然现成佛转法lun入涅磐相,但是,而不永灭,照常再来生死六道轮回,再来度众生。

释迦牟尼佛就是这样,他示现涅磐,其实他根本没有所谓的入涅磐,他本性是不生不灭,他的因缘到,众生福报到,佛祖又再继续示现。所以,在《华严经》中讲,我于娑婆八千往返,《华严经》讲释迦牟尼佛来到娑婆世界,示现八千次,八千遍,我是成佛以来,已经经过尘点劫,他不得了,释迦牟尼佛在《华严经》如何形容他成佛有多久,你知道吗?他说,过一个三千大千世界的国土,放一粒沙,过一个三千大千世界的每一粒沙,过一粒沙,每一粒沙当作一个三千大千世界,所有的三千大千世界,粉碎成颗粒微尘,每一个颗粒微尘,当作一大劫,我是成佛以来超过刚刚所有的譬喻,超过所有的譬喻。所以,释迦牟尼佛才不是今生今世成佛,这部电影不知演过多少次,释迦牟尼佛传再演一遍,众生的福报若到,释迦牟尼佛传再演一遍,他是重复演电影给你看,你知道吗?重复演电影给你看,因为,众生不觉悟。

有的人说,释迦牟尼佛怎么不一出生就自称是释迦牟尼佛。我说:若这样,大家都敢说,大家一出生都自称是释迦牟尼佛,没有经过苦的熏习,没有经过放下妻子、儿女,没有经过出城门去修行,大家都可以打妄语,我也可以自称是佛祖,你也可以自称是文殊师利菩萨,一出生就说;我是文殊师利菩萨、我是佛祖,这样会大乱。不可以。

佛要做一个标准给众生看,即使法师是菩萨再来,他也不可以自称是菩萨,他同样要出生在贫穷,同样要生病,同样要读书,全都要跟你一样,比如说,噢!那个修..,人家是真的吃苦,才能有今天,你才会想要精进,对不对?不然,一出生每个都可自称为佛,所以,诸佛菩萨的模式不可以改变,不可以改变,不可以我出生就自称为佛,完蛋了!若这样,谁还想修行,对不对?所以,现在人说,你看!释迦牟尼佛他也是受尽苦才成道,我们有话可说,不可以不劳而获,乱吹牛,自称是佛祖再来,不可以这样子。所以,佛很行,从他本身做起,示现得很得体。所以,虽得佛道,转于法lun,入于涅磐,其实是没入涅磐,而不舍于菩萨之道,是菩萨行。

【说是语时.文殊师利所将大众】所将就是所带来的大众,【其中八千天子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。】很惊人!维摩诘很惊人!他度众生比我们还快,才两句话而已,就有无量无边发心,我讲到感冒,感冒又讲到腹泻,腹泻再讲到头痛,没什么人听,不知几个发大心,不知道。 

【不思议品第六】

经文:附后。

【尔时舍利弗见此室中无有牀座.】没有牀,没有座位,不能坐,【作是念。】怎么空无一物,没有座位?断无明的法身大士,他的色身都不会疲倦。但是,声闻只缚于断,果缚尚存,就是说他不会再六道轮回,但是,他的果报还存在,所以,他还会累,心虽然喜欢听经闻法,但是,色身还会疲厌,所以,声闻就是阿罗汉,仍须要休息。法身大士就不用,因为,他证得心地,打破了无明,所以,是身心俱无的空性。

舍利弗,按照经典记载,舍利弗不是很高大,个子小,大智慧,他的年纪,在说这部《维摩诘经》时,佛差不多七十几岁了,舍利弗至少有六十几岁,舍利弗当时年纪已经很大了,舍利弗跟目犍连都比佛还早往生,比较早往生,以舍利弗本身来讲,按照经典来讲,个子小,年纪又大,身体又不好,所以会累,所以,你是否感觉到大智慧者个子都很小,你是否有这种感觉?我讲这样,你们都知道意思吧!不用讲太清楚。所以,他心想;站这么久很累,怎么都没有牀,作是念,奇怪!怎么没得坐,连椅子也没得坐,他就这么想,作是念。

【斯诸菩萨大弟子众当于何坐。长者维摩诘知其意.】维摩诘是佛再来,当然他会知道舍利弗的意思。

【语舍利弗言。云何】云何,这是很亲切的问候,云何,若套句我们现在的名词叫做;没事吧!没什么事吧!云何也可以说,怎样呢?有什么事吗?你觉得怎样?这是一种问候,亲切的问候,云何;有什么事吗?

【仁者.】仁者就是维摩诘居士对舍利弗这么说,

【为法来耶.】你是为法而来,

【为牀座耶。】还是为了要坐牀,坐椅子才来求法,意思是说你是为法而来,还是为了牀,还是为了椅子,想坐椅子而来,当然是为法而来。

【舍利弗言。我为法来.非为牀座。】今天,在座诸位来听经,是为了什么而来?当然你也是为法而来,不然,你是为了什么?为了吃素食而来吗?不可能!为了生死而来。

【维摩诘言。唯.舍利弗。】喂!舍利弗!

【夫求法者.不贪躯命.】若是真正求法的人,他是不执着他的色身,躯命就是色身,连他的色身、他的生命都不执着,

【何况牀座。】何况是牀座,,意思是说真求即是不求,不求一切,连色身跟生命都要放下。

【夫求法者.非有色受想行识之求.非有界入之求.】界就是十八界,入就是十二入,六根、六尘名十二入。非有界就是十八界,六根、六尘、六识名十八界,非十二入,十二入,十二入就是六根六尘之求。夫求法者,我们若真的心中拥有真理,放下一切无所求名为求法,所以,若是真正求法者是什么?无有五蕴之求。非色求、非受求、非想求、非行、非识之求,你若真正在求法,我们就知道五蕴皆空,当下就无所求名为真正求法,人到无求品自高就是这样。

【非有欲色无色之求。】这是三界,非有欲界、色界、无色界之求,也没有三界之求,因为三界是虚妄的。

【唯.舍利弗。夫求法者.】什么才叫做真正求法的人?

真正求法的人是【不着佛求.】不着佛求就是(不求)心外之佛,真正求法是求心中的佛,心中的佛就是觉性,我们的觉性就是自己觉悟,自我的觉性,我们若自己觉性,当下就是空,空当然就不执着佛求,一般人都是求心外之佛,但是,我们不知道当体就是佛。所以,不着佛求。

【不着法求.】一切法不可得,求法者无法可求。
【不着众求。】众就是僧,僧叫做众,不执着佛求,不执着法求,不执着僧。僧若按照自性三宝来讲,心地安详、和平、无诤、无恼、轻安者叫做僧,僧叫做和合众,也就是说对事相来讲,团体当中无诤叫做僧团。就本性来讲,能够调伏烦恼叫做僧;就自性三宝来讲,自己调伏本性,放下一切执着叫做僧。僧伽翻译成中文叫做和合众,和合众的意思是说我们能够调伏我们的自性为清净心,能够让内心的矛盾全都调伏,不会让它矛盾、斗争,这才是真正僧伽。

所以,这句就是说不要着相而求。

【夫求法者.无见苦求.无断集求.无造尽证. 修道之求。所以者何。法无戏论。若言我当见苦断集证灭修道.是则戏论.非求法也.

小乘是讲苦集灭道四谛法,知道世间是苦,我们要断集,有道可修,有果可证,这是小乘的修法。但是,现在大乘可不同了,夫求法者;真正求法的人,不见苦求,注意听!不可以这样读,无见苦,要这样念,然后,求放在后面,无见苦就是说苦当下就是空性,没有所谓痛苦的压力的执着,所有的痛苦都是来自于自己的无知,都是不能调整自己,也就是说所有矛盾的对立现象,都是自我的问题,不是对方、不是境界给你痛苦,佛说: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可以给我们痛苦,就是自己,自己造的业自己牵引着痛苦,即使人家要杀我、要害我,也是自己的业力,自己没有办法,业力就有你的办法,我们自己没办法,业力就有我们的办法,我们接受业力的支配,我们有办法,业力丝毫没办法,我们若自己有办法,业力对我们就丝毫没作用。

所以说,无见苦就是说苦是缘生缘灭的假相,缘生缘灭的痛苦,不是真实有个苦,是众生不了解真理,以为这世间是真实性,认为有真实的痛苦,事实上是没有,没有这种痛苦。

所以说,无见苦求,四谛法里面第一个没有苦谛,意思就是说无所谓四谛里面的苦谛之求,这句话就是这样子解释,无所谓四谛法里面的苦谛,苦谛是对众生讲的,真正的苦没有苦性,无自性。

比如说为了种种境界,或是感情的问题,或是种种不顺利,我们内心会烦恼,我过去没有学佛,但是,我现在学佛了,出家修行做法师,了解这种道理,同样是这颗心,没有二心,没有二种心,过去的烦恼心跟现在,师父的心都是一样。所以,可见苦无自性,以前,觉得很痛苦,会烦恼,别人对我怎样,很在意,执着、不满对方,现在回光返照,是自己不好,我们要自我检讨,别人讲我们,是为我们好,所以说,讲我们的是佛祖,害我们的是菩萨,批评我们的是大菩萨,这么想就全都解决了,没事了,所以无见苦求,这世间没有一个苦谛可以让你追求的东西。

无断集求,这个集就是集合一切烦恼,变成一种业力的因,世间的因,生灭法的因就是集,集就是贪、瞋、痴,集合贪、瞋、痴而有业力。断集,在二乘人来讲,有一个贪、瞋、痴可以断,但是,就我们的本性来讲,没有贪、瞋、痴可以断,所以说,无断集,因为贪、瞋、痴是错觉。

以前,我们很穷,想吃块鸡肉很困难,想吃顿好的、丰盛的,逢年过节时,丰盛,办几桌,挟、挟、挟、..,有时候会说他吃得比较多,我吃得比较少,比较贫穷时,他吃得比较多,我吃得比较少,兄弟间,当然多少会有贪念,虽是兄弟,但是还有那种你吃得比较多,我吃得比较少,现在学佛了,心境不同,如果今天..我现在还跟俗家兄弟一起吃饭,来!办几桌,要吃全都给你,我拌酱油就好,很简单!买个「大茂花瓜」就好,身体支持得了就可以,观念完全不同。

所以,贪、瞋、痴也只是一个念头而已,无断集求,没有所谓的断,以前的心跟现在的心都一样,只是念头改变,所以说,修行、修行,修正念头叫做修行,把错误的念头修正好,正念常现前,正知正见就常常现前,你可以运用在任何的时间、空间,都不会碍到。

无造尽证,这个造就是所谓的身口意造作的意思,身、口、意,尽就是灭,把身口意所造的业灭掉了,就证阿罗汉果,三界证果,这里的证是指证小乘果。但是,就大乘来讲,没有所谓的证,本性本来就是佛,所以,无造尽证就是说没有所谓的身口意造业,而灭掉业,有所谓证阿罗汉果四谛法里面的证灭谛,尽就是灭,意思是就是没有灭掉身口意的恶业而证阿罗汉果的这个观念。

修道之求,道,能通叫做道,能够通到涅磐叫做道。

所以者何,法无戏论,什么叫做无戏论?这个戏论跟我们一般的笑话不一样,那个戏论跟这个戏论不一样,所谓无戏论就是说离一切语言讨论相,无戏论,法的当下就是空性,语言、文字都是相,所以,把它列为无戏论,法当下就是空性,具一切妙用现前,觉悟,没有所谓的戏论,离一切语言。

下面说,若有人讲,我当见苦,我知道,见苦就是说我了解世间是痛苦;断集,我有贪瞋痴可断;我证灭,证得果位;修道,我有道可修,是则戏论。没有四谛法,当下全都是空性,若有这种观念,我当见苦断集证灭修道,是则戏论非求法者,求法者无法可求。

【唯.舍利弗。】什么叫做法?【法名寂灭.】注意听!能让你当下这一念完成不生不灭、无诤,离开二元的对立,一切进入如是性相平等,名寂灭相。

我们就是缺少这个功夫,寂灭相就是不着一切相,内心清净到极点,非常的清净,也就是内心从来不起矛盾,无诤,当然要具足大智慧才有办法,没有大智慧,摆平不了内在的矛盾相,没有大智慧根本不可能,所以,寂灭的人快乐。

禅宗整天都在讲;快乐啊!快乐!怎么这么美,这么美,这么美的山,beautiful mountain and beautiful garden,这么美的花园,电风扇若在吹,这么美的风,随便弹琴,弹两下,这么美的音声,明明满脸青春痘,这么美的青春痘,因为,他不着相就天地万物都很美,全都很美,看到愚痴的,他会讲;唉!这将来也可以成佛,也有美丽的心,有一颗,拥有美丽的心,见到众生在造恶,他只有怜愍他,因为,内心里面寂灭,他无诤,他无诤。所以说,离一切相,内心有无量的欢喜心,你想想看!一个人三百六十五天,有几天是过着欢喜的日子,你回去冷静,自己稍微想想看!我们在三百六十五天,有哪几天是过得很快乐,欢喜就是慈悲喜舍的喜字,好难、好难哦!不容易,这个喜,喜如果很好的话,会调整我们内心荷尔蒙,欢喜心,相随心转,慢慢地貌相一直美起来,心美。(未完)

附:【不思议品第六】

经文:【不思议品第六
尔时,舍利弗见此室中无有床座,作是念:斯诸菩萨、大弟子众,当于何坐?
长者维摩诘知其意,语舍利弗言:「云何?仁者为法来耶?求床座耶?」
舍利弗言:「我为法来,非为床座。」
维摩诘言:「唯!舍利弗!夫求法者,不贪躯命,何况床座。夫求法者,非有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之求,非有界、入之求,非有欲、色、无色之求。唯!舍利弗!夫求法者,不著佛求,不著法求,不著众求;夫求法者,无见苦求,无断集求,无造尽证、修道之求。所以者何?法无戏论。若言我当见苦、断集、证灭、修道,是则戏论,非求法也。
「唯!舍利弗!法名寂灭,若行生灭,是求生灭,非求法也;法名无染,若染于法,乃至涅槃,是则染著,非求法也;法无行处,若行于法,是则行处,非求法也;法无取舍,若取舍法,是则取舍,非求法也;法无处所,若著处所,是则著处,非求法也;法名无相,若随相识,是则求相,非求法也;法不可住,若住于法,是则住法,非求法也;法不可见、闻、觉、知,若行见、闻、觉、知,是则见、闻、觉、知,非求法也;法名无为,若行有为,是求有为,非求法也。是故舍利弗,若求法者,于一切法应无所求。」
说是语时,五百天子,于诸法中得法眼净。
尔时,长者维摩诘问文殊师利:「仁者游于无量千万亿阿僧祇国,何等佛土,有好上妙功德成就师子之座?」
文殊师利言:「居士!东方度三十六恒河沙国,有世界名须弥相,其佛号须弥灯王。今现在,彼佛身长八万四千由旬,其师子座高八万四千由旬,严饰第一。」
于是长者维摩诘现神通力。即时,彼佛遣三万二千师子座,高广严净,来入维摩诘室。诸菩萨、大弟子、释、梵、四天王等,昔所未见。其室广博,悉皆包容三万二千师子座,无所妨碍,于毗耶离城,及阎浮提四天下,亦不迫迮,悉见如故。
尔时,维摩诘语文殊师利:「就师子座!与诸菩萨上人俱坐,当自立身如彼座像。」
其得神通菩萨,即自变形为四万二千由旬,坐师子座。诸新发意菩萨及大弟子皆不能升。

尔时,维摩诘语舍利弗:「就师子座!」

舍利弗言:「居士!此座高广,吾不能升。」

维摩诘言:「唯!舍利弗!为须弥灯王如来作礼,乃可得坐。」

于是新发意菩萨及大弟子,即为须弥灯王如来作礼,便得坐师子座。
舍利弗言:「居士!未曾有也!如是小室,乃容受此高广之座,于毗耶离城,无所妨碍,又于阎浮提聚落、城邑,及四天下、诸天、龙王、鬼、神宫殿,亦不迫迮。」
维摩诘言:「唯!舍利弗!诸佛菩萨有解脱名不可思议。若菩萨住是解脱者,以须弥之高广,内芥子中,无所增减,须弥山王本相如故。而四天王、忉利诸天,不觉不知己之所入,唯应度者,乃见须弥入芥子中,是名住不思议解脱法门。又以四大海水入一毛孔,不娆鱼鳖、鼋鼍,水性之属,而彼大海本相如故。诸龙、鬼、神、阿修罗等,不觉不知己之所入,于此众生,亦无所娆。
「又舍利弗!住不可思议解脱菩萨,断取三千大千世界,如陶家轮,著右掌中,掷过恒河沙世界之外,其中众生,不觉不知己之所往。又复还置本处,都不使人有往来想,而此世界本相如故。
「又舍利弗!或有众生,乐久住世而可度者,菩萨即延七日以为一劫,令彼众生谓之一劫;或有众生,不乐久住而可度者,菩萨即促一劫以为七日,令彼众生谓之七日。
「又舍利弗!住不可思议解脱菩萨,以一切佛土严饰之事,集在一国,示于众生;又菩萨以一佛土众生,置之右掌,飞到十方,遍示一切,而不动本处。
「又舍利弗!十方众生供养诸佛之具,菩萨于一毛孔皆令得见;又十方国土,所有日月、星宿,于一毛孔,普使见之。
「又舍利弗!十方世界所有诸风,菩萨悉能吸著口中,而身无损,外诸树木亦不摧折。又十方世界劫尽烧时,以一切火内于腹中,火事如故,而不为害。又于下方过恒河沙等诸佛世界,取一佛土,举著上方过恒河沙无数世界,如持针锋,举一枣叶,而无所娆。
「又舍利弗!住不可思议解脱菩萨,能以神通现作佛身,或现辟支佛身,或现声闻身,或现帝释身,或现梵王身,或现世主身,或现转轮王身。又十方世界所有众声,上中下音,皆能变之令作佛声,演出无常、苦、空、无我之音,及十方诸佛所说种种之法,皆于其中,普令得闻。
「舍利弗!我今略说菩萨不可思议解脱之力,若广说者,穷劫不尽。」
是时,大迦叶闻说菩萨不可思议解脱法门,叹未曾有,谓舍利弗:「譬如有人,于盲者前现众色像,非彼所见;一切声闻,闻是不可思议解脱法门,不能解了,为若此也。智者闻是,其谁不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?我等何为永绝其根,于此大乘,已如败种。一切声闻,闻是不可思议解脱法门,皆应号泣,声震三千大千世界;一切菩萨,应大欣庆,顶受此法。若有菩萨信解不可思议解脱法门者,一切魔众无如之何。」
大迦叶说是语时,三万二千天子,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。

尔时,维摩诘语大迦叶:「仁者!十方无量阿僧祇世界中作魔王者,多是住不可思议解脱菩萨,以方便力,教化众生,现作魔王。又迦叶!十方无量菩萨,或有人从乞手足、耳鼻、头目、髓脑、血肉、皮骨,聚落、城邑,妻子、奴婢,象马、车乘,金银、琉璃、砗磲、玛瑙、珊瑚、琥珀、真珠、珂贝,衣服、饮食,如此乞者,多是住不可思议解脱菩萨,以方便力而往试之,令其坚固。所以者何?住不可思议解脱菩萨,有威德力,故现行逼迫,示诸众生如是难事;凡夫下劣,无有力势,不能如是逼迫菩萨,譬如龙象蹴踏,非驴所堪。是名住不可思议解脱菩萨智慧、方便之门。」】

维摩诘经 01 : 我们所说的不二法门都是根据《维摩诘经》来的

维摩诘经02 : 有忍辱的人才能接受实相、无生的法

维摩诘经03: 进入一切空性,你的思想、智慧就迸发出来

维摩诘经04:直心是菩萨的净土,将虚伪的面具拿下来

维摩诘经05 : 菩萨是以解脱生死来摄受众生,情执不是菩萨所应该做的事情

维摩诘经06:你尊重众生,你就是供养一切

维摩诘经07 :若修无相法,看到缺点我不要看,听到是非我不听

维摩诘经08 : 你现在所有每个念头就是决定你将来出生的地方在哪里

维摩诘经09 : 对外道你不能平等,这还不够资格受人信施

维摩诘经10 :只要有妄想,执着世间的善跟恶,你就不是真正在修善

维摩诘经11 : 不能用色身求菩提,也不能用心求菩提,停止追求才是菩提

维摩诘经 12 : 内心若没有调伏,我慢的山没有越过去,拜山的意义在哪

维摩诘经13 :只要你执着你在修行,你还是没有离开身心的着

维摩诘经14 : 邪正统统空性,要完成悟性就不能有对立

维摩诘经15 : 无相是我们本来的面目,无相就是我们真正的生命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